第171章 171:孝城亂(十一)【求月票】
祈善冷笑著補充:“你是想說,死的隻是一個無足輕重、出身卑微的螻蟻嗎?
所以你就心安理得以為‘祈善’也該跟你一樣不在意?
螻蟻而已,反正過個幾年也會淡忘……”
郡守被逼問得啞然無語,半晌才訕訕低語:“不管你信不信,我沒想害人,我隻是……”
他隻是什麽?
他隻是想謀個前途而已。
誰參加那回特試不是為了這個?
說什麽報效國主、造福萬民、澄清玉宇……這些假大空的話,也就是騙騙別人,順便給自己臉上貼金的話術而已。
承認吧,誰入仕途不是為了光宗耀祖、不是為了榮華富貴?
他為了自己前途努力有什麽錯嗎?
誰為了前途不是削尖了腦袋努力?
即便真害死了人,難道是他的初衷嗎?
至多是“我不殺伯仁,伯仁因我而死”!
面對其他任何人,他都可以振振有詞說出這番話,他沒錯!
旁人譏笑他是小人,他笑旁人一輩子出不了頭,所謂“譏笑”不過是無能廢物的自我寬慰。
廢物的話有必要放在心上?
但面對眼前這個渾身殺氣近乎粘稠的祈善,他敢說,祈善就敢讓他人頭落地!
他不說,祈善也看得出來。
怒火噴湧:“八年了——八年過去,你還覺得自己沒錯是吧?
若你沒錯,那剛過束發之年的祈善就活該嗎?
他一生行善,不與人為惡,一片赤子之心在你這裡換來了什麽?
”
那人才十六歲而已。
繪製精彩人生的畫軸剛剛打開!
郡守悶聲不吭。
他的沉默看得祈善心頭火氣,忍不住又給他的臉來兩拳,恨不得將郡守腦子錘成肉渣。
“對民不仁,對君不忠, 對友不義, 真不知你臉皮怎麽長得,這樣都沒把你活活羞死!
”
沈·十萬個為什麽·棠的重點與眾不同。
“特試是……科舉嗎?
”
現在的祈善看著就是亟待噴發的火山、倒計時的炸彈。
待他打夠了,沈棠才小聲詢問。
郡守被打得牙床松動。
他舌頭舔了舔牙床,吐出一口血沫, 血沫裡躺著半截牙齒, 由此可見祈善是真沒留手。
“呵呵——譚樂徵,這是你學生?
”
郡守緩過勁兒來。
或許是知道自己處境不妙, 大概率見不到明天的太陽, 郡守肌肉一松,艱難翻了個身, 靠著石洞山壁, 借力往上蹭,半坐起身。
嘲道:“小郎君怎麽連這個都不知道?
”
眼神隻差寫上“你深山老林來的吧”。
沈棠呦了聲:“譚樂徵是元良本名?
”
這個字還挺好聽。
祈善心梗了一瞬,但很快恢復過來。
“譚樂徵這名字早就棄之不用了, 如今隻有‘祈元良’,沈小郎君記得別喊錯。
”祈善對此倒是很固執,又滿含殺意的瞪了郡守兩眼,“正常情況下,辛國三年一次取士……”
各州郡設一名州中正官,由州中正官負責主持州郡範圍的考核, 選拔適齡人才。
人才過了這關, 拿著舉薦文書匯聚都城,再由由主中正官評選測試, 測試結果關乎能否入仕。
有正常情況,自然也有特殊情況。
若朝中人手不足,但時間又沒到三年一度的選拔, 中途便酌情加考一回,便是特試了。
說起“特試”, 那便不得不提一嘴, 這種選拔方式有個特殊規矩——為“公平公正”, 盡可能發掘人才, 考生有兩大來源,一個是州中正官舉薦的, 一個是本州名士舉薦的。
州中正官推薦屬於“官方”渠道,符合條件的文士都可以參加,唯一的缺點就是門第一項比較嚴苛,一次可以舉薦四百人。
本州名士屬於“民間”, 理論上是“唯才是舉”, 更看重才能, 對文心品階和家世門第可以酌情放寬,這批人手中也有一百個名額。
拿到這一百個名額就不需要經過州中正官的初試, 便可以前往都城。
祈善那位老師就是本州名士,手中有三個名額!
本來這麽珍貴的名額還輪不到祈善頭上, 奈何這些名額不是固定不動的,會根據名士舉薦之人的表現而增減。
若名額增多,說明這位名士“舉賢不避親仇”、“廉潔自律”、“公正賢德”、“名副其實”,舉薦上來的人才的確都是24K人才。
可若名額減少, 甚至被剝奪舉薦資格,說明這位名士“假公濟私”、“沽名釣譽”、“盛名之下其實難副”, 被人用俗不可耐的阿堵物收買了, 才推了這麽個東西上來, 名聲掃地。
何謂“名士”?
通俗來講就是有名的人。
某種意義上, 名聲就是他們的立身之本, 不管內在如何糟粕,表面功夫還是要做到位。
那位老師本想選擇兩個族內子侄和愛徒“祈善”,奈何年紀大的那個太不爭氣,水平不行。
老師幾番遲疑,恐影響下一次舉薦名額,便狠狠心換了人,讓那個家族子侄等下次。
反正距離下一次正常取士隻剩一年,這一年多多上進、多多努力,不求這位子侄能表現多亮眼,至少別拖了平均水準。
祈善介紹得詳細,沈棠在腦中自動替換——三年一次取士等於異界版”科舉, 特試等於“恩科”,名士推薦類似直升保送?
她這會兒隻剩一個疑問——
“文試又不是武試, 為何會出人命?
”
難不成是壓力太大?
沈棠腦中思索一圈。
還是涉及到不為人知的陰謀詭計, “正主祈善”牽涉其中被殺人滅口?
仔細觀察祈善神情, 似乎兩種都不是。
“誰跟你說,隻是文試?
”
沈棠:“……”
祈善道:“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出事……”
雖說辛國已經亡國, 這方面了解再多沈小郎君也用不上,祈善還是給她掃了盲——考核項目有三項,家庭背景、品行才能以及最重要的文心品階。
第一和第三都是最直觀的。
祈善:“問題出在第二項‘品行才能’。
”
考核方式可不是沈棠以為的布置一個大場地,所有學子聚在一起,中正官出題他們解答,更不是單純寫寫策論文章。
那是沈棠從未想過的神奇方式。
ω)
書山有路勤為徑,學海無涯苦作舟。
(本章完)